首页>>新闻>>新闻报道

《2017年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报告》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23 来源: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作者: 点击率:280

 

 

2018年5月21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报告发布会。徐海根副所长出席并主持发布会,部分观测参与单位代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环境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的记者参加此次发布会。

 

会上徐海根副所长介绍了《2017年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报告》。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观测是在一定区域对生物多样性的定期测量,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生物多样性观测对于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识别致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自201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以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主要技术支持单位,在全国31个省(市、区)建立了648个观测样区,设置1万余条样线和样点,以鸟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和蝴蝶为指示生物类群,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建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多方参与机制,培养了大批观测人员,全国现在参与生物多样性观测的单位有150余个,参与人员每年约3500人。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13项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形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简称China BON)。

 

 

通过观测,初步掌握了典型区域动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分析保护工作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1.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些野生动物的生境得到改善,种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例如,对2011-2017年连续观测的78个繁殖期鸟类样区分析表明,乔木林、灌木林及采伐迹地和草地中的鸟类种群密度基本呈上升趋势。对2012-2017年连续观测的24个内陆湿地越冬水鸟样区分析表明,越冬水鸟种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物种数则存在一定的波动,其中青海湖水鸟种类总体上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长江中下游8个样区的越冬水鸟种数基本保持稳定。对2012-2017年连续观测的12个滨海湿地越冬水鸟样区分析表明,越冬水鸟种数有波动,种群数量前三年逐年下降,而近三年则逐步回升,这可能与部分滨海湿地近年来围垦开发强度有所下降有关。

 

在149种两栖动物中,29.53%物种的种群密度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山涧林地中两栖动物生境得到较好保护。本次观测在陕西长青保护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哺乳行为,也拍摄到野生棕色大熊猫个体。赤麂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本次观测发现赤麂的分布范围向北方扩展,推测可能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形成了动物南北迁徙的绿色通道。

 

2. 由于生境破坏、环境污染、商业捕捉、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多样性下降。

 

对2011-2017年连续观测的78个繁殖期鸟类样区分析表明, 556种鸟类中,50%的鸟类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其中内陆水体和沼泽中的鸟类种群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部分滨海湿地遭到破坏,越冬水鸟多样性显著下降。一些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分布区域以及水鸟集中分布区域存在较大保护空缺。

 

在149种两栖动物中,有51.68%物种的种群密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尤其是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两栖动物近年来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对2011年启动的20个两栖动物观测样区分析发现,淡水生态系统中两栖动物的种数和种群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一些处于食物链顶级的哺乳动物,生存状况没有得到改善。金钱豹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中部和南部各个地区,本次观测仅在四川贡嘎山、格西沟、陕西子午岭和云南南滚河发现该物种,东部地区均未发现金钱豹的踪迹。狼曾广泛分布于全国,但仅在四川贡嘎山、亚丁、格西沟,甘肃安西等发现其踪迹。一些保护区保护成效低,例如贵州某保护区内哺乳动物物种数和种群数量均低于保护区外周边地区。偷猎现象在一些保护区内时有发生,在云南多个样区,拍摄到居民持枪偷猎、安放铁夹和石板陷阱等违法活动。

 

近三分之一观测样区的蝴蝶多样性受到旅游开发的威胁。保护区内金矿开采导致蝴蝶多样性下降,例如河南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某样线的蝴蝶种类仅有6种,而保护区外其他相似生境的样线有71种。

 

会上观测项目组成员宣读了《关于加强鸟类保护的倡议书》和《关于加强两栖动物保护的倡议书》,回答了相关媒体关于生物多样性观测和保护工作相关问题。

 

此次发布会的召开,对于客观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变化、评估管理成效、制定保护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