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协会动态

全球协同守护候鸟迁飞通道
发布日期:2022-11-10 来源: 作者: 点击率:491

      11月9日下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全球迁飞区水鸟栖息地保护论坛以线上方式举办。与会中外嘉宾围绕如何保护候鸟迁飞通道水鸟及其栖息地畅所欲言,分享全球保护经验与做法,交流国际国内水鸟及栖息地保护实践。

参会人员同屏对话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武明录秘书长在致词中表示,迁徙鸟类的保护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全社会的支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长期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众教育,组织迁徙鸟类保护志愿者队伍,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合作、共同保护的鸟类保护新机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公众的鸟类保护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公众积极参与鸟类保护当中,成为鸟类保护的重要力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武明录秘书长致辞

      全球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4条经过中国。由于很多水鸟是长距离迁徙鸟类,生境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旦它们的越冬地、停歇地或繁殖地中的一处出现保护缺失,可能就会让迁飞通道上其他地区做出的努力付诸东流。参会嘉宾围绕全球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展开了充分研讨,一致认为,保护全球候鸟迁飞通道需要全球协同,需要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来自湿地国际、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EAAFP) 秘书处、非洲-欧亚迁徙水鸟协定(AEWA)、西半球水鸟保护网络(WHSRN)的嘉宾,分享经验做法,探讨问题和挑战。

      在案例分享环节,来自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国际鸟盟、保尔森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UNDP-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等科研院所、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多位嘉宾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中国黄渤海水鸟栖息地保护、东南亚滨海湿地鸻鹬类保护、东非大裂谷和红海候鸟迁飞通道保护、鹤类和青头潜鸭保护,国内NGO参与水鸟栖息地保护,及全球环境基金(GEF)助力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实践等。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钱法文秘书长介绍我国鹤类保护实践

      在沙龙访谈环节,论坛邀请了来自高校、国际和国内NGO组织以及保护区的嘉宾参与讨论,就渤海湾、鄱阳湖、云南大山包等地的鸟类保护工作发表看法,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

      论坛期间,发布了“中国水鸟保护十佳案例”,总结了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的水鸟保护主要成就,入选十佳案例的水鸟包括青头潜鸭、朱鹮、白鹤、勺嘴鹬、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中华凤头燕鸥、东方白鹳、斑尾塍鹬、黑颈鹤等十种。论坛还发布了“中国迁飞区保护网络倡议”。

      本次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鹤类基金会联合主办。目的是分享全球各迁飞区保护经验与做法,展示我国由多方参与湿地与候鸟保护进展和成就。来自全国多家科研院所(大学)、国际国内学术组织等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