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协会动态

如履薄冰二十载,风雨兼程护鹿人
发布日期:2006-12-27 来源:本站 作者:于凤琴 点击率:551

如履薄冰二十载,风雨兼程护鹿人

——记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麋鹿专家丁玉华

栖息在野外的麋鹿

10月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麋鹿回归故乡20周年的喜庆之日。此是的自然保护区内,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一眼望不到边的狼尾草花穗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如同色彩斑斓的九寨沟海子,当你面向东时她呈蓝色,面向西时又呈紫色,换个角度再看时,狼尾草又变得一片洁白……

行走在保护区里,一不小心会被草丛中飞起的野鸡,吓了一跳,刚刚稳下神来,又有一群野鸭从眼前飞过,放眼望去,池塘边小溪旁总会有几只“老等”(鹭鸟)在那里等着你。那些飞起来遮天蔽日的灰椋鸟、数也数不清的环颈雉、叫声甜美的白头翁、歌喉嘹亮的白 的不时在你眼前闪过,鸟儿的歌声不绝于耳,可就在记者被被鸟的歌声所陶醉时,一群麋鹿悠闲地走过来与记者面对面……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一幅鸟兽相依的画卷。

“20年前的大丰可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保护区的职工们如是说。

如履薄冰护鹿人

大丰,真是一个上演麋鹿神话的地方。

据在大丰发现的麋鹿化石和考古学家考证,与人类同起源的麋鹿,10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消失。
100多年后的1986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帮助下,39头麋鹿又从英国乌邦寺庄园,回到它的故乡。如天,麋鹿不仅由20年前的39头发展到现在的1007头,而且成功地进行了4次野放,野外麋鹿的数量已达83头。

然而,有谁知道,这些神话的创造者除了麋鹿,还有那些麋鹿的精心守护者呢?

说起当年麋鹿回归故里的事儿,保护区的人至今还感慨万千,他们说这件事就好像是发生在昨天。“当麋鹿运到江苏大丰那一刻,麋鹿回归的喜悦替代了麋鹿消失的痛心。随着人们激动心情的逐渐平静,保护发展麋鹿的艰难之旅正式开始。”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麋鹿专家丁玉华说。

当时,丁玉华是做为饲养麋鹿的技术员来到大丰的。丁玉华和保护区人都是第一次见到麋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对麋鹿的生活习性不了解,对麋鹿的生物学特性更是一无所知,做为技术员的丁玉华可见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心里的压力有多大。正如丁玉华后来所言,他日夜为麋鹿回归后的生息繁衍而担忧,时刻都感到芒刺在身,像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

回想起麋鹿回归后产仔情况,丁玉华至今还是异常忧伤与激动:“麋鹿来到大丰半年后,有几头母麋鹿开始产仔,但产下的全是死胎。衡量麋鹿回归能否成功的标准就是看繁殖情况,如果产仔不能成活,那就是毫无疑问的是引进失败。当时大家都心急如焚,日夜守护在麋鹿身边。”
直到快“五一”时,才有一头母麋鹿产下一头活体,这让丁玉华和他的伙伴们兴奋不已。说起当时的情景丁玉华至今仍是历历在目。

头天下午,丁玉华发现一头母麋鹿有临产迹象,他们便守护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下午母麋鹿才开始生产,当时母麋鹿将小麋鹿产在水沟旁边,小麋鹿刚一站起来便掉进水沟里。见此,丁玉华跃过隐蔽墙,奋不顾身地跳下水沟将小麋鹿抱了起来……虽然自己的衣服被冰水湿透了,但终于见到了一头活着的小麋鹿,丁玉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职工们也都激动地哭了,他们找来破布与毛巾先擦干小麋鹿身上的水,才想起给丁玉华找干衣服换上。

晚上,他们烧了一堆大火给小麋鹿取暖,给丁玉华烤衣服。职工们从自己家里拿来白酒和鸡蛋,大家围着火堆跳舞,那天,大丰麋鹿保护区的人都兴奋的彻夜难眠。在后来的几年里,麋鹿的难产问题一直困扰着丁玉华和保护区的全体员工,用丁玉华东自己话说,这些年的每一步都如同手里端着一碗油且踏在薄冰上,不敢懈怠。

倾心沥血搞研究

在麋鹿回归大丰后,正值而立之年的丁玉华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几乎把所有时间和心思都放在了麋鹿身上。他们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对麋鹿进行观察,记下麋鹿的每一个行为,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掌握它们的饮食好恶,甚至于每头麋鹿的喜怒哀乐他们都有详细的记录。

春天,为了解麋鹿在发情期的行为,他们躲藏在深草丛中,时常被长角血蜱咬得鲜血直流,被湿地上的蚊虫叮得浑身起包。夏天,为掌握麋鹿在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性,他们对母麋鹿进行跟踪观察,风餐露宿对保护区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丁玉华躲在草丛中观察麋鹿,脸被多只蚊虫咬后浑身发冷发起了高烧,在摄氏37度的高温天气中,他硬是穿上雨衣去观察麋鹿。有多少个冬天,丁玉华和他的伙伴们与麋鹿同风雨共冰雪,观察记录着麋鹿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手和脚冻破了,最后成了冻疮。丁玉华说,参加过观察麋鹿的人个个都有习惯性冻疮,到现在,天气一冷,冻疮就犯。

当时,为了尽快地掌握饲养麋鹿的方法,丁玉华在保护区一住就是几年。女儿从上幼儿园到大学,作为父亲的他没有接送过一次;作为独生儿子,丁玉华父亲在乡下老家卧病在床3年,他没顾上回去照顾一天。后来,父亲向儿子表达了个心愿,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到儿子在县城的家住上一段,抱抱孙女享受几天天伦之乐,可丁玉华一直呆在保护区,没有时间来满足父亲的这个心愿。最后,父亲病危时,他正在北京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到父亲去世也没能见上一面。当时,得到噩耗,丁玉华抱头面壁,泣不成声。说起这些丁玉华至今还是愧疚有加。

正是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使麋鹿有了今天的兴旺与发展,才有了鹿鸣盛世的盛况。

麋鹿溶入生命中

麋鹿经历了引种扩群和精心繁殖阶段后,现在麋鹿在大丰保护区内有了第4代、第5代。丁玉华也从一个青春小伙变为两鬓斑白年过半百的中年人。这期间丁玉华完成了对麋鹿的第二阶段研究,他写下了《中国麋鹿研究》、《麋鹿行为学》《麋鹿的故事》等多篇论著,着手建立了麋鹿博物馆,收集大量的有关麋鹿资料,一系列的潜心研究使丁玉华由一个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麋鹿专家。1998年,丁玉华第一次实施了他们送麋鹿回家的计划。

“那是近100年来全世界所没有的!”丁玉华说起第一次野放麋鹿时的情景“当时麋鹿从围栏冲出去头也不回就跑到了芦苇荡里,我们心里特别难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你将他扶养大了,他却是头也不回的走掉了,从感情上真是有些接受不了,但又一想,人类已经把麋鹿囚禁了100多年,它们今天终于可以自由了,这应该是件好事,心里顿时豁亮多了!”然而,放出去麋鹿能够成活吗?丁玉华他们每时每刻牵挂着那些回归自然的麋鹿。

1999年,在野外的这8头麋鹿中,有一头母鹿产下一头小麋鹿。到了2003年,这头在野外出生的小麋鹿有了它的第二代。丁玉华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他说:“这一头小麋鹿意义非常重大,它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没有野生麋鹿的这段历史。”

2003年12月26日,大丰保护区又选了18头麋鹿,进行全世界首次人工有计划的大规模野生放养,而且这次野放,已经形成了野外种群,经跟踪观察,保护区掌握了麋鹿在纯野生状态下的生活习性,并对麋鹿的行为进行记录,这时,他们发现生活在大自然里的麋鹿比圈养的麋鹿多了很多种行为,正是这些行为,使麋鹿的野性得到恢复,有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

谈到麋鹿从回归祖国到回归到大自然,丁玉华对每个细节都如数家珍。他现在正在着手对麋鹿的深层研究,他说将用自己后半生的心血,完成对《麋鹿生理学》、《麋鹿病理学》、《麋鹿解剖学》的建立与研究,用丁玉华的话说,他今生与麋鹿有缘,麋鹿已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